安全文化系列报道③丨构建三道防线,筑牢安全底线
编者按:安全为基,责任如山。杭州热电45年,是一首清洁能源之歌,也是一条安全发展之路,已形成一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安全管理经验。正值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,杭州热电编制《安全,企业稳健发展的根基》一书,旨在进一步弘扬企业安全文化,打造本质安全型综合能源企业,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。现推出安全文化系列报道,本期是《构建三道防线,筑牢安全底线》。
构建三道防线,筑牢安全底线
为确保生产安全,杭州热电构筑起一套层层递进、严谨周密的防控体系,从生产前的细致调查评估,到作业中的严格监管与控制,再到事故后高效的应急响应与处理,每一环节都紧密相连,形成坚不可摧的安全防护网络。
第一道防线:双重预防抓事前
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,同时也包含安全检查、日常排查、专项安全检查、节假日前检查、安全隐患整改等预防机制,是防患未然的最前线,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。
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:全方位、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、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风险,综合考虑事故的诱导性原因、致害物、伤害方式等,确定安全风险类别。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,采用相应评估方法,确定安全风险等级。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管控,通过隔离危险源、采取技术手段、实施个体防护、设置监控等措施,达到回避、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。对安全风险分级、分层、分类、分专业进行管理,逐一落实主体责任,强化重点管控,同时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,通过动态评估、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,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。
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:明确日常排查、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、范围和责任,使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。定期、不定期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工艺系统、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隐患,掌握其存在、分布情况,分析产生原因,完善统计分析跟踪制度,对排查治理情况定期统计分析。制定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,做到责任、措施、资金、时限和预案“五落实”,实现闭环管理。
第二道防线:“两票三制”抓执行
“两票”指工作票、操作票,“三制”指交接班制、巡回检查制、设备定期试验切换制,是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,是保障企业安全运行的生命线。
工作票:热力机械、电气设备或系统上进行安装检修、维护、试验工作时,保障作业人员、设备安全的措施。根据电业安全作业工作规程要求,集团各司属企业每年组织对工作票“三种人”进行资格审查、培训,考试合格后发文公布。
操作票:进行锅炉、汽轮机等主要供热发电设备启停操作及电气倒闸操作时,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措施。结合企业特种设备种类、数量多、操作频繁的特点,执行人机匹配机制,实行扫码上岗,确保人员资质与操作设备相匹配,杜绝无证操作。
交接班制:明确交接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,指导各岗位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,包含交代设备状况、清点工具器材、梳理记录台账、告知异常缺陷等事项。通过交接班制,确保设备安全、稳定、环保地在两班间顺利过渡转移,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。
巡回检查制: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、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,也是保证设备安全、经济健康运行,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消除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,避免事故发生的管理措施。集团各司属企业上线电子巡检系统,全面替代手动打卡巡检模式,强化设备巡检执行力,提前发现并尽快消除因设备缺陷带来的事故苗头。
设备定期试验及切换制:备用设备、电气和热工自动装置、保安装置及信号进行定期试验、切换,是保证备用设备及自动保护装置有效可靠,保障机组安全稳定、经济环保运行的管理措施。
第三道防线:应急管理抓处置
完善应急建设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,包括事前的应急预案、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培训,事中的应急处理、信息报送,以及事后围绕“四不放过”的事故调查。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三道防线,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兜底红线。
应急机制建设:认真贯彻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做好应急救援处理,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,结合各厂区实际,编制涵盖各专业的事故应急预案,包括综合应急预案、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等。
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: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,总结经验教训,采取预防措施,杭州热电1989年即制定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》,历经10余次修订完善。
紧急信息报送管理:及时、准确地报送紧急信息,确保公司领导以及上级部门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,采取积极有效措施,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损失并防止次生灾害发生。集团要求紧急事件或事故发生后,各司属企业必须在10分钟内电话报告,25分钟内书面报告。